AR中国 : 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外号科技吗?
李江亮:外号科技在2019年初开始正式运营,我们是一家朝气蓬勃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我们的创始人来自交叉领域,各有所长,在正式组建团队前已做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前沿跟踪、研发验证和技术储备。光场交互、光视融合和“轻眼镜”架构一脉相承,是我们目前发展的主轴方向。
“光场交互”这个基于光通信和雷达技术的交叉创新,可以同时解决人与环境的可视化远距交互以及空间定位定姿问题;“光视融合”则可以实现“万物所见即所能”及“万物交互”,您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许多景象其实已经在我们外号科技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了;“轻眼镜”架构则是我们的最新进展,在同时让智能眼镜具备与现实世界交互能力的同时,把许多过去需要集成在眼镜侧的传感、功耗和算力交给了环境侧,整体上是个很巧妙的架构,可以让智能眼镜及解决方案整体变“轻”,有望推进“眼镜时代”早日到来。
感谢团队的努力和合作伙伴的支持,近两年我们获得了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产业场景应用赛冠军、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季军、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2020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城市领域第一名、德勤高科技高成长明日之星、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三十余项奖项及荣誉。
AR中国 : “外号科技”的名称很特别,有什么含义吗?
李江亮:“外号”的名字简单直接,其实就是英文单词“Why”加“How”。“Why”是为什么,“How”是怎么做,意思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朴实直白的一个名字,也是我们的理念。
AR中国 : 外号科技在4月11日的发布会上发布了轻量级AR眼镜“whyhow LiGlass 1”,您能介绍下这款眼镜吗?
李江亮:LiGlass 1是外号科技发布的首款智能眼镜,其中的“Li”是“Light”的缩写,既体现“轻”,也代表“光”,表示它是一款“基于光场交互的轻眼镜”。实际上我们发布的不仅仅是一款眼镜产品,更是一个全新的场景交互架构。实事求是地讲,第一代LiGlass用的光机与其它厂商没什么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交互”——“与现实世界的交互能力”是我们本次发布的眼镜产品最大的不同。理想的“智能眼镜”,我们戴上它后所看到的世界,就应该可以用视线来直接交互的。智能眼镜不应只是一块“眼前大屏”,停留在“用手来操作”的手机的延长物这个状态,而是应该回归本质,成为“睁眼看世界”的人类视觉的自然延长物,它应该是能让我们的视线与世界进行便捷交互的直观工具。从某种角度可以说,“眼镜原生”的基础就是我们的视线与世界交互的能力。
智能眼镜与现实世界的交互能力,这个目前还是整个行业的难点甚至盲点,而外号科技的轻眼镜架构恰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由于缺少这项能力,智能眼镜实际上多少有点“跛足”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推出这个架构,与同在本行业但专精于不同技术方向的眼镜厂商合作,让LiGlass 1成为一颗种子,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推进眼镜时代早日到来。
AR中国 : 基于whyhow LiGlass 1轻量级AR眼镜,外号科技推出了“轻眼镜+光标签”解决方案,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吗?
李江亮:所谓“轻眼镜”,不是只是狭义地指眼镜重量轻,还指整体架构轻、解决方案轻。架构“轻”的关键在于把一些比较“重”的东西从眼镜端剥离开。我们以外号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场交互”、“光视融合”技术为基础,把眼镜所需的许多传感、功耗、算力等交给场景,从而真正实现了整体系统的“轻”,而且在确保整体解决方案高经济性、高可靠性的同时,实现了丰富的与场景交互的功能性。这点是价格贵得多的美国同类产品都不容易做到的。
“光标签”是一个基于光场交互技术,部署于环境侧的发光基站,能在视觉认知距离上与“轻眼镜”交互,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的二次光雷达。它能帮助“轻眼镜”低功耗、远距离地获取“场景感知”能力,可以随时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以及自己在“往哪里看”,很大程度上补充甚至替代了眼镜端对GPS、VSLAM等的需要,堪称是“轻眼镜”的好“拍档”。而且当“光标签”与我们的“外号地球”服务结合,它能提供对今天十分流行但成本较高的“数字孪生”的一种经济快捷的替代,灵活性还有过之。
因此,我们的“轻眼镜+光标签”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个轻量级架构,能弥补目前眼镜产业链中缺失的一环,宏观上它不但不构成与其他眼镜厂商的竞争关系,反而提供了未来广阔的合作机会与前景。
AR中国 : 您认为外号科技的“轻眼镜+光标签”解决方案与目前市场上的基于智能眼镜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主要区别或优势?
李江亮:对于具备初步“与场景交互能力”的智能眼镜,目前谁做的最好的大家都知道,但其成本、体积、重量,都不是C端市场目前能接受的,甚至B端都有些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它必须要集成大量的传感器,要探测扫描周围的环境,为了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又必须有足够强大的算力,所以这样的产品往往成了一台“顶在头上的全功能PC”。为了处理这些数据,支持传感器的运行,同时又要有足够强的供电、散热等性能,所以在目前的器件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它不大可能是一个非常轻的产品。
外号科技有“光标签”这种场景侧智能硬件,它既可以低成本、简单快捷地去各处部署,又能实现从一二十米甚至到上百米的远距离交互。我们为什么叫它“光标签”?就是因为它像标签一样,可以随意而方便地布置。我们在实际环境中的部署最快大概30秒钟就能完成,标定大概也需要30秒,加起来一共1分钟,场景智能化改造结束。如果把世界比作一本书,我们干的其实就是给它插上书签,标上页数。
通过光标签,我们可以把场景交互所需要的技术支撑转交给环境侧来实现,而不是像Hololens那样交给眼镜侧来做。如果交给眼镜侧的话,那就面对着现在各大厂商面对的同样问题,它不得不变成一个很贵的设备,从某种程度上也阻止了它在市场上的普及。在我们的“轻眼镜+光标签”架构中,眼镜端的任务变得非常简单,眼镜自然可以轻、小、便宜,同时功能反而得到提升,结果就是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它。它也就可以实现从一个两三万元级的产品一下变成千元级,甚至未来有可能达到数百元级,真正变成一种经济、有用的场景交互和可视化手段。
因此,通过我们的“轻眼镜+光标签”架构,眼镜能够轻装上阵,把符合人类视觉存在本质的那部分优势发挥出来,推进“眼镜原生”,促进“所见即所能”的“眼镜时代”早日到来。
AR中国 : 除了“光标签+轻眼镜”解决方案,外号科技在发布会上还推出了“外号地球”数据服务平台,能给我们介绍下吗?
李江亮:“外号地球”是一个融合了光标签和全球数字地图的基础服务平台,它与地球物理空间锚定。“外号地球”可以精确快捷地标记光标签在地球上的位置,所有与在“外号地球”上注册过的光标签交互产生的数据也都可带着时空标记沉淀在“外号地球”上,同时平台会保证它们以正确的位置和形式被投射和渲染,以便为有权限的用户提供所需的场景交互。上层应用可以利用“外号地球”在全球任意位置、无论白天黑夜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构建出丰富的基于位置的场景服务。“外号地球”的发布,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它,每个人、每群人都可以轻松创造出一个“我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可以和其他人不同,这会给toB和toC都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外号地球”也是开放的平台,兼容“光标签”的眼镜都可使用。未来我们会考虑支持其他合作伙伴的第三方智能眼镜,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智能眼镜生态。
AR中国 : 外号科技未来与其他眼镜厂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您是怎么考虑的?
AR中国 : 最近一年多来,元宇宙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外号科技的解决方案也属于元宇宙的范畴,能结合外号科技的解决方案谈下您对元宇宙的理解吗?
AR中国 : 外号科技目前是否有融资计划? 如果融资的话未来想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和探索?
李江亮:自2019年运作以来,外号科技已完成天使、Pre A两轮股权融资,目前A轮已在进行中。拟筹资金主要将用于轻眼镜产品化、光场交互相关核心技术研发迭代以及商业渠道拓展三个方向。
我们坚定看好轻量化智能眼镜在下一个阶段的市场空间。融合了光标签与外号地球的“轻眼镜”架构,能巧妙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有望帮助智能眼镜进化到下一个阶段,变成符合人类视觉本质且真正有用、用得起的生产力工具和场景交互终端。我们希望在未来一至两年的窗口期内形成较完整的轻眼镜产品线,并不断优化供应链能力,在头戴互联网时代形成引领效应。
同时,外号科技的技术团队将持续对光场交互技术进行迭代进化。光场交互是外号科技具备自主可控知识产权的技术方向,我们在该领域已累计申请了240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八成以上是发明专利。我们会继续保持自己在该领域的优势。
此外,下一阶段公司将会在现有的商业实践基础上大力拓展商业渠道。外号科技在2022年春节后成立了上海业务中心,未来将重点推进文旅服务、商业综合体以及工业/建筑可视化与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解决方案的市场化,与行业集成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挖掘垂直领域的商业机会,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变现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