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古埃及题材的LBE大空间沉浸展《金字塔探秘》落地江西南昌、“敦煌”题材的VR大空间平台的作品将亮相2024年服贸会ICT展、历史建筑题材的漫步式 VR 体验“华夏漫游之北京中轴线”落地北京鼓楼、文化遗产题材的VR大空间体验展《明见万历》亮相明定陵博物馆等等。
VR大空间市场,正在吸引大量玩家入局。
不同于新玩家的入局,XR娱乐内容分发运营商位形空间在2017年就早早布局VR大空间,于2019年8月推出VR大空间体验品牌——游幕。
对于近期VR大空间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位形空间CEO彭俊熙认为,这不是由个案引发现象,而是技术和内容积累达到行业引爆点的一个结果,它将进入一个快速且持续的增长期。
“我认为这背后是因为共享定位技术因素推动了大空间业态的坪效提升,使得整个商业模型的商业回报得到大幅度提升。商业利润的提升引发内容投资量加大,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进入螺旋式上升的正循环。更低的场馆建设成本、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更好的内容共同推进了行业的发展。”
内容标准未形成行业共识,原生IP或许才是王道
大空间VR项目的兴起,迅速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受到全国多地的追捧。市场对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的热烈反响,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和投入。然而,尽管资本投入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配置失衡和市场短期泡沫的风险。这种快速增长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当前的繁荣是否预示着未来市场饱和的隐患,以及投资热潮是否已经超出了理性的边界。
彭俊熙否定了这种担忧,他认为VR大空间会发展成类似像电影院线的形态,通过持续的内容更新来驱动场馆的长期运营,而不是像现在这种特展的形式,未来的中国市场可能会有众多大空间体验馆长期存在,这也会为未来的内容生产留下较大的持续性空间。
俯瞰全局,当前VR大空间市场也许才初露雏形。
彭俊熙认为,当前市场整个内容的投资的数量虽然增加了,但是内容的质量还远远不够,当前第一批市场有效的优质内容还太少。
的确,就像上世纪的早期电影行业那般,目前VR大空间还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内容的生产的质量和标准以及硬件都还没有达到一个完整的行业共识,这是目前VR大空间行业比较大的一个现状和限制。
彭俊熙谈到,目前国内在生产的100多款内容,都有着不同的放映标准和面积需求,还没形成行业对观众需求的体验时长、建馆的面积标准、放映的质量体现的共识。导致当下VR大空间体验馆给观众带来的体验参差不齐,不利于培养用户的长期消费习惯。
“未来VR大空间内容和场馆建设将逐步标准化,走向以内容消费作为主要模式的常态化运营。通过内容更新,吸引观众持续复购,形成消费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VR大空间展基本都依附于一个家喻户晓的大IP,内容多倾向于围绕历史古迹、传统文化展开。显而易见,顶级IP会是未来内容竞争的重要一环。但彭俊熙认为在这之前,VR大空间的内容生产将会经历从个体制作到工业化的过程,这便意味着未来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类型片和明星片出现,使得这个产业的整个投入和产出更加的稳定,会有不同的已有的商业IP加入进来,进而吸引更多不同的观众加入。
降低30-40%开发成本20万建体验场馆
一批一批的新项目陆续落地,盈利问题是所有玩家深思熟虑的关键点。
作为位形空间打造的线下VR大空间体验品牌,游幕致力于降低内容生产和适配成本,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实现内容方和场馆方降本增效的目标。
“当前游幕已经实现建设一个场馆的成本降低到20万左右。”据彭俊熙介绍,对解决内容的生产成本上,游幕可以为创作者提供完整的创作者SDK以及分发系统,使得内容的开发成本可以降低30-40%;对内容的运营成本上,游幕便通过技术手段使得内容适配场馆的工作变得更加无痛,并且大幅度降低建设场馆的成本和提升运营场馆的效率。
彭俊熙表示,位形空间的愿景是“让好的XR内容到达”,游幕会做好分发平台的技术工作,持续为内容方和场馆方提供有效的降本增效的工具,持续让更多的好内容可以到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