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小说”不是VR,是AR!

arinchina 2021年12月25日17:19:18
评论

前不久,上海作家btr的最新小说集《上海胶囊》面世。btr在做客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大家围绕新书展开的一场对谈中作者btr说到:“小说”不是VR,是AR!

按照AR中国公众号的调性来看,我们基本上都是以技术为讨论话题,今天这个主题却是以文学概念来聊聊AR、VR那些事,听听当代小说家如何认识AR和VR?

热点 |“小说”不是VR,是AR!

图片来源:拼多多

澎湃新闻对《上海胶囊》的评论文章写到:“这本书搭建了一个个展览空间,btr在其中观看,想象,游荡,又总在那些顿悟的时刻,轻盈狡黠地滑向另一个空间。19篇故事犹如19个虚实映照的镜厅,19段虚实互涉的旅行,为这个时代的都市生活保存下充满迷思的奇妙胶囊。在《上海胶囊》里,btr也尝试了不同的小说方法,致敬了许多艺术大师,同时探索虚构的边界,追溯时代的记忆,思考图文与声音的关系,重新理解“何为小说”?

 

回顾下小学语文课,什么是小说?

大概印象就是小说就是讲故事嘛、编故事,大部分是“虚拟”想象的,但是老师说过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印象中老师还说过,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那么小说是什么呢?百科给出的标准解释是:“小说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文学角度的虚拟会展怎么理解?

评论开篇的一句话就让我思考了好半天,大家应该看过好几篇关于XR领域虚拟会展/元宇宙相关的文章,都是在讲虚拟空间、虚拟展览等内容。“展览可以成为小说,在现实空间创设虚构的情境;小说亦可以成为纸上的展览,将虚构成分织入真实的生活。”之前AR中国在采访做虚拟会展(会展元宇宙)慧展空间那篇文章时,小编认为彻底弄清楚了什么是会展?制作流程分为实景复刻或者纯3D建模,大概会按照展厅面积每平米几十到几百来收费,可通过web或者VR方式来进入虚拟会展。

展览怎么就突然成了小说?在现实空间创设虚拟的情境、亦或是将虚构的内容“编织”进真实生活,这不就是AR增强现实吗?这段描述突然让我有种时空扭曲的感觉,用理科生的思维再推倒下,原来搞AR和写小说是一回事!?写程序敲一段优美的代码本质和语文优美的诗句是一回事。

热点 |“小说”不是VR,是AR!

小说就像是AR,它扩展了你感受世界的方式!

小说家沈大成评论btr,“他的小说会给我这样一个印象:破镜子里出现了很多变形的不完整的成像,但它们都是真实的,同时又脱落了一些小的碎片,那些小碎片就好像拼图板失去了一块或者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所以,整本书就像一个破碎镜子的呈现。”同为小说家,btr透露沈大成经常问他有关小说观的问题,但他好像没有什么小说观,如果非要说的话,他眼里的小说不是VR,而是AR。

大家看过VR,就是戴了一个头盔,然后你能看到一个替代了眼前真实世界的世界,一个虚拟的世界。而AR是一种扩增的现实,就是现实还在那里,但通过一种方法,让你增强了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力。我想小说就像是AR,它扩展了你感受世界的方式,给予你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这也回应了大成前面说到的‘碎片’,所谓碎片就是打破了一面镜子原本单一的视角,它让人看到了更多。”

 

热点 |“小说”不是VR,是AR!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评论人赖非:“btr每篇小说都像独立的艺术展览,btr说自己没有什么小说观,这一点或许恰恰是他作品中最激进的地方。他不是在构建有具体文学概念的作品,或者是忠于某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而是把他的想法和他对艺术的种种观念糅合在一个非常综合的体验里。从这个角度去看,btr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评论者,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小说家,但他的作品会给人一种解放的感觉,因为他总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解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

赖非还形容btr的每篇小说都像独立的艺术展览,让观众/读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进入。“他的小说是有动线的,动线就是我们走进一个书店,一个空间,一个展览,我们会被引导从这里或那里进入,然后下一个感官体验是接着上一个感官体验的。作为读者,你可以从任何一篇作品或者任何一页开始进入,最后你会得到一个和现实相关但又不那么确切的小说体验感。”

不知道赖非老师有没有玩过百度的《希壤》、网易的《瑶台》或是腾讯QQ音乐推出的虚拟音乐嘉年华“TMELAND”,这些元宇宙产品是否和目前主流的小说文学作品的带入感一样?读者愿意花一整天或者一个月来读完这个元宇宙,随后获得到生活的反思、精神的愉悦亦或是知识的增长?

 

虚拟重要还是现实重要?

沈大成特别提到,《上海胶囊》里还有一个主题是探讨真和假,“你不知道什么东西是真的,什么东西是假的,但真与假在btr的小说中是并列的,它们同等重要,这也是他的小说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我想btr的小说打破了某种更传统的文学或小说原教旨主义的追求,用一种个人自传的经验去重现现实,然后这个现实在今天这样一个相对隔绝的、胶囊化的世界里特别重要,尤其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要面对手机或者信息茧房。”

热点 |“小说”不是VR,是AR!

上海胶囊画廊 · 图片来源:小红书

 

热点 |“小说”不是VR,是AR!btr看到的那只茧图片 · 来源:澎湃新闻

听到信息茧房,btr当场的第一反应是他在活动前一天经过胶囊上海画廊,走进安福路的弄堂,竟发现居委会信箱旁边结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蚕茧。

btr在信箱旁边看到的蚕茧“btr这种思维就真的非常艺术家。”赖非说,这个艺术家也不代表视觉艺术家,而是会用一个关联物去联结另外一个关联物,“就像我刚才说到信息茧房这样的观念,他马上想到的是画廊旁边的一个真实存在,这种想象力或者比较跳跃的思维是阅读btr给我带来的最愉悦的一种感觉。”

读到这里突然觉得这帮小说家如果做一个AR、VR的产品经理应该很厉害,他们对通感(又叫“移觉”)的修辞手法信手拈来。在人的认识活动,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VR和AR主要是视觉感官的输入),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所以如何配合好空间音频(听觉)、手势及肢体动作(触觉)、气味模拟(味觉)等都将是AR和VR技术打开元宇宙大门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

 

投稿:tougao@arinchina.com
稿件/商务合作: Vicky(微信 ARC-vicky)
创始人:张明军(微信 13720775110)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RinChina微信公众号(ID:X增强现实)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广告也精彩
arinchi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25日17:19:18
  • 转载请注明:https://www.arinchina.com/12921.html
广告也精彩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