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从业以来成果斐然、经历两轮行业热潮的他认为XR产业即将出现爆款!

焱焱 2021年12月6日13:53:52
评论
本期对话嘉宾
专访 | 从业以来成果斐然、经历两轮行业热潮的他认为XR产业即将出现爆款!
——杨帆   通信工程专业出身,八年虚拟现实从业经验 

AR中国  : 您是什么样的学业背景后来进入到XR技术这个领域工作? 

2005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最早我进入日立集团负责笔记本和手机线材的硬件相关工作,不仅因为与合作伙伴联合打样测试等工作接触一众硬件OEM/ODM大厂,更是因为有大型线材拉丝机、压注机等设备销售指导工作之责,接触了工业仿真系统。由PC到NB(NoteBook笔记本电脑)的时代,硬件进入集成化、轻量化、批量化。出货量加大的同时也是高利润的压缩,电子制造业要维系一定利润,催动智能移动终端的加速,也让我早先一步看到了穿戴时代的端倪。同时,工业仿真等大范围应用,并也在探索更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可能是天生商业的嗅觉和多种因素的成就,我毅然决然在12-13年尝试转行到VR/AR行业。当时国内做这块的人很少,大部分开始VR/AR这块的也是来自游戏和虚拟仿真两大方向的从业者,也同时代表了行业走向娱乐性领域与应用性领域。

专访 | 从业以来成果斐然、经历两轮行业热潮的他认为XR产业即将出现爆款!

2014年进入上市公司参与VR/AR商业规划及内容策划,那时VR/AR在国内刚进入大众视野。当时一些上市公司主要希望鼓舞一级市场来提高自身价值,缺乏有效或清晰的落地执行。深入后,发现VR多为游戏娱乐需求,而AR的应用场景更宽阔。可能也是自己对游戏比较少接触,偏应用性思维,于是2016年加入深圳市幻实科技,这是一家创业型公司,但在AR领域也是国内第一批入局玩家,并开始作为产品VP专注AR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落地。早期我们尝试过的方向、项目很多,但最值得提及的是应是我们做出了全球首款能大面积商业化应用的标准化AR地球仪,并与国内头部地球仪厂商合作为他们提供AR识读技术及内容应用。再往后,待苹果ARkit发布后,我们又努力创造了目前最高下载量的AR  APP《AR尺子》AR测量工具、《CamAR特效》AR拍摄工具。我们将AR技术与应用工具演绎的恰如其分,不仅教育了用户对AR技术的认知,更探索了AR技术在生活中的高分应用场景。

AR中国  :  您对VR/AR技术的理解是什么?怎么看待最近元宇宙的火热?

我理解的VR/AR/MR是人机交互,更是视觉传达。VR的交互目前相对成熟,无论是眼镜本体还是交互端的touch等。而以AR技术为例,AR核心即为识别追踪和渲染显示。识别追踪目前是以AR光学图像算法为核心的技术。在移动端,各大平台的AR SDK都已经逐步成熟,未来的AR应用场景和体验度都初现端倪;但渲染显示更多应该是指智能穿戴端,AR/MR眼镜端的突破。智能穿戴端、AR/MR眼镜端等设备才是未来好的AR/MR技术体验终端,目前这块已经有一些优秀产品的出现,但是价格、续航、轻量化等还需要多代产品的迭代,这个也像极了智能移动设备的早期。

元宇宙需要大量C端用户的参与。现阶段,C端用户参与AR/MR技术体验,个人认为其核心需求是获取视觉消费、美学体验。暂时且不论“元宇宙是否过热?”,但内容为王,好的内容制作、高性能渲染、酷炫的视觉特效,视觉吸引让用户感知AR/MR技术是一项可视化更优的人机交互体验。目前AR在提升人机交互效率这方面还尚存不足,所以我们应该清楚这个阶段,在面向C端用户AR/MR技术呈现时应该侧重考虑“好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优更快的渲染技术,亦是AR/MR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随行业逐步发展,努力让用户全面体验到AR/MR技术的“高效”“智能”“轻便”。

元宇宙,空间为“宇”,时间为“宙”,即全真时空互联是元宇宙恰如其分的存在形式。既不颠覆现实,也期许更好的物数融合的共生方式。但重要的是要有人的活动,有消费的数字内容,构建社会性,一切才是真切自然的“元宇宙”。目前,以AR/MR技术为例,个人认为做好AR/MR数字内容的生成、分发和消费,考虑给到用户一次好的AR/MR内容消费体验,帮助B端C端降低进入门槛,提升用户体验是首要的。同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应努力让AR/MR应用布满我们的生活空间,构建生活化(多)元宇宙,这样的愿景对行业应用分层中各赛道玩家都是机遇。内容制作工具、智能显示设备、能力云平台等都会有重大市场需求。同样认真、努力、坚韧的行业前行者也会是各团队的稀缺财富。

AR中国  : 在您的从业履历中,有过几次产业热潮阶段,分别有什么样印象深刻的事情?

个人这些年来较集中在AR/MR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我认为就AR/MR技术来说,对比VR技术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先后也基本上同步经历两次产业热潮。2016年左右,基于AR的2D/3D识读技术,一些AR赋能的传统玩教具产品在市场掀起一阵热潮,最为代表的如2D识别产品《AR涂涂乐》,3D识别产品《AR地球仪-大眼探世界》;第二次,应该是基于ARKit/ARcore的发布,一大堆无Mark识别的AR应用,基于slam技术推到大众面前。

 

2011年AR技术从PC端配合摄像头来技术实现,到移动端的技术落地,先后在AR+教育、AR+营销等多方面给人尝鲜式应用体验。

但直至2013、14年,一些AR的产品逐渐落地并被市场接受,如早期我们制作的AR百科卡片,是传统认知卡片产品的AR赋能版,很好的教育了一大批C端用户。又如,亮风台跟腾讯合作的QQ传递火炬营销体验等。一大批创新体验的产品、应用将AR技术带入到大众视野,正如AR本质一样,当时更多是基于传统需求的迭代,是增值赋能而不是取而代之,遵循这样规律的产品,在当时都还是可以有个不错的市场表现的。但当时大部分都基于2D图像识别追踪,叠加三维数字内容。直到我们基于3D实物识读,做出首款能支持市面上所有标准款地球仪加入AR技术及内容的应用,AR地球仪,并与众多传统地球仪厂家合作推出AR地球仪爆款产品。随后我们也成为众多AR地球仪厂家背后的技术支持及内容ISV。这是AR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热潮,虽然受限于AR算法和硬件体验,但这样的带着镣铐的舞蹈也让我们做为AR从业者,有责任细化产品,优化体验将AR这个前沿技术带给消费者用户。

 

行业第二次热潮应该是2017年6月6号吹响了冲锋号,我记忆犹新在那一天苹果发布了ARKit SDK。如果第一次AR产业热潮是2D/3D实物识读(有Mark的识别)的广泛应用,那这一次苹果把我们从AR Mark识别时代带入了AR 无Mark时代。同时,SLAM技术被热捧国内也被一众算法团队及大平台快速跟进,如 商汤、视+、华为AR Engine,而国内BAT和京东都组建了庞大的算法团队。谷歌也在长期技术储备下,跟着发布ARcore SDK。无论ARkit、ARcore,还是随后的AR Engine,其核心都是先绕开了Mark识别,优先考虑slam这类环境感知,体验更优的算法。当然其背后野心也是清晰可见,通过硬件流量构建一个更精细的空间高精地图,未来有大量应用底层会去用到这些底层数据。当然,推广初期必然有流量红利,我们在理解新的slam算法同时也构思如何能打造好的AR应用产品(APP)为用户带去优质的AR技术体验。2017年10月,《AR尺子》一款基于SLAM技术的测量工具APP应运而生。从一开始有点意外的获得苹果的App Store推荐信,随后我们一众多款AR应用(APP)陆续收到推荐邮件。如,《CamAR》slam特效拍摄应用、《AR探月》AR任意门最早第一批教育应用,也在同年10-12月份陆续发布。这波技术推广期,不仅收获苹果的应用推荐流量,更是收获一大波用户对我们APP的高分。产品开发很多时候需要顺势而为,很多里程碑式的产品都标有时代意义。当然,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和教育用户的辛苦程度在那时也可想而知。那段时间里,经常白天组织团队优化产品,晚上亲自运营答疑,有时候要用各种录屏测试来指导用户使用。告知用户,slam技术需要稳定移动设备来检测平面,需要有充分光线来获取特征点,平面不能是灰色或太过单一颜色,否则无法获取特征点等等。但一切辛苦都是值得,我们带来一款简单但好用的AR应用给到用户,收获App Store最高全国第8的排名,那时候我们团队是第一次做自主运营的APP。(之前都是AR技术提供,内容ISV等)

AR中国  : 疫情时代XR创业公司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疫情时代对XR创业公司最大挑战就是,是否能活下去…?同样,我们也是受疫情影响,让近3年的XR行业创业截然而至。

17年开始,AR地球仪和AR尺子等多款产品的成功,以及联想、谷歌等一些列AR全球应用参赛的获奖,我意外收获创业的机会。介于有着一些内容策划、前端开发、渲染引擎和动画特效等经验,于是2018年开始以AR技术加内容制作的创业经历。AR行业从业以来一直深知不容易,但由于积累和经验也算是能平稳前行。直到疫情“黑天鹅”事件爆发,武汉的长期停摆和员工高额工资支出,包括一些项目尾款等,我们也出现资金链问题。虽然被迫结束了这段创业,但我认为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并且我毅然坚守AR/MR行业,怀揣更大的毅力去继续探索如何让AR/MR技术更好得以应用。

 

疫情的突然性,对XR创业企业最大的挑战就是持续价值和持续投入的能力,抵御不了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往往就倒下。疫情的常态化,又让全世界对XR创业企业给予新的希望和更大的应用前景,并褒奖那些生存下来,有核心竞争力,有雄厚资源实力的公司,让他们继承并有机会完成下一次时代变更的巨大使命。AR远程专家指导这类产品,在疫情期间得到很好的应用场景,这块一些行业同行确实将AR技术与需求、场景打通,打造出不错的产品。如国内的面向B端的AR行业头部亮风台,其AR远程协同音视频通讯产品HiLeia。国外的工业巨匠PTC,其AR远程协作产品chalk等。

 

受疫情常态化影响和元宇宙的热点效应,存活下来的XR创业公司,或将迎来一次时代机遇。因为XR整体行业赛道已经进入创业成熟期,技术的热点性和趋势性,首先发展起来的应该会是硬件创业团队和垂直面向B端创业团队。行业的一些硬件核心部件还是一片蓝海,虽然很多大厂纷纷入局,但还未形成行业巨头和巨头中的寡头,这一块还是有很多机会,这也会跟移动设备高速发展阶段相似,在垂直领域会更有机会出现行业小巨人。比如,国内我认为Nreal的硬件产品力很不错,其产品Nreal Light 这款AR眼镜让我印象深刻。而面向B端行业垂直的XR公司也算是在垂直细分赛道去集中资源,打造更好的AR/MR技术落地应用,赋能于传统行业。

AR中国  : 10年过去了?在您之前的创业中有什么样的经验总结?

进入行业小10年,但AR/MR技术还在行业初期,不应为了创新而创新,亦不能为了产品而拟造“场景”。即是增强现实,应更多考虑传统需求升级迭代。例如,亮风台在工业场景一直挖掘工业中传统需求的AR赋能场景,这点不仅得到市场认可,也得到资本认可。让我们这些之前同样是AR行业创业者慕羡和学习。垂直领域,先toB再toC,可能是行业初期确保创业公司提高存活率,等待行业春天的好方式。

目前我们尚不能将AR应用的场景考虑地全面且清晰,因为渐进明晰。但我们可以对AR技术本身多些思考、预判和抽象,将AR/MR技术能提供的AR原子操作进行枚举。理解用户真实需求,了解技术核心能力,更能在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打造出成功且价值的产品。让B端和C端认知、认可AR技术价值,这样的正向循环才能促使行业的持续发展。

AR中国  : 您觉得XR哪些细分赛道会更快爆发?分享下您的个人看法?

因为是从工业仿真入行,所以对于AR+仿真还是一直有关注。AR+教学仿真,模拟血管切割解剖可以大大减低医学院购买尸体处理尸体的成本。又如模拟焊接可以降低风险和材料消耗,提高操作熟练度。当然我们不能一味求虚拟,而是需要虚实结合,低频的实物实操配合高频的模拟实训。累积体验、提升熟练。

如果AR增强的不仅是信息,同时增强了信息显示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因此我认为AR+辅助驾驶是个会爆发很快的细分赛道,大量的存量市场及后加装需求,提高驾驶的AR辅助信息增强体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信息处理即时性等。AR+HUD产品一旦成熟,会落地相当迅猛。未来,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会有很长的一段并存时间。AR+辅助驾驶,AR+自动驾驶后的第三空间娱乐座舱都是AR/MR技术落地的好场景。

谈及AR游戏,几次行业波动都是热点,但又迟迟没有很好的突破。个人拙见AR游戏必然会出现爆款,例如现在的《pokemon go》。但往往引爆这种爆点的是IP的魅力,炙热的IP+故事背景正好符合AP技术的呈现。类似这样的IP或故事题材需要积粉、养粉,还需要AR技术日益成熟以便更好服务于游戏策划的玩法。过往的好题材例如日漫《游戏王》,其故事背景的卡片战斗像极了AR卡牌桌游玩法。又或未来会逐渐走热的《神奇动物在哪儿》(作者JK罗琳,《哈利波特》前传),配合智能外设“魔杖”来释放魔法、通过手势识别施来展法阵、又或全身动捕模拟“神奇动物们的动作”来实施捕获、LBS+slam的物数融合魔法元宇宙探索,无不符合故事背景又扣合AR技术呈现。个人的脑洞仅作简单的抛砖引玉,但这类主题都符合AR游戏这个框架,用技术来诠释故事背景和游戏玩法。

相信除我个人较关注的以上细分赛道,还有很多机会留给这个时代的行业从业者和创业者。如目前AR眼镜的算法及OS(Launcher)就有很大需求,因为ARKit、ARcore暂不支持登录AR眼镜端,所以AR眼镜在硬件成像本身之外,还有待解决AR算法和操作系统等问题。甚至更底层的如针对AR应用的格式标准、渲染引擎、交互方式都有很多发挥空间。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个十年,行业成熟期的到来。并肩负责任及使命,推广AR/MR更好的应用体验给到用户。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广告也精彩
焱焱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6日13:53:52
  • 转载请注明:https://www.arinchina.com/11577.html
广告也精彩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